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信息 > 正文
大病网络互助还能火多久
2021-01-22 10:02:35 来源:南方Plus 编辑:

1月15日,美团互助发布关停公告称,因业务调整,美团互助将于2021年1月31日24点正式关停。这是继2020年8月百度灯火互助关闭之后,又一家由知名互联网公司运营的的互助业务宣布关停。从互联网巨头纷拥而上,到频频折戟沉沙,大病网络互助这块“香饽饽”还能火多久?

说关就关:“任性”的网络互助

公开资料显示,美团互助在2019年6月上线,2020年4月公示第一位受助者案例。两个月后,美团互助升级为首个“不限病种”的大病互助计划。上线一年多,美团互助公示分摊18期,382位患病会员获得互助金救治。

对于为何关闭互助平台,美团金融在公告中给出的理由是“聚美团互助宣布月底关停

大病网络互助还能火多久

焦公司主业发展”。公告表示,互助在关停后,将全额返还所有会员的分摊费用。同时,对1月31日前不幸确诊大病的会员,提供合理的互助金赔付,全部费用由平台承担。

这并非第一家关闭的互联网巨头互助平台。

2020年8月份,百度灯火互助发出公告,宣布9月9日下线互助计划。公告称,由于参与成员人数少于50万,为保障用户权益,将依法终止灯火互助计划,同时将互助资格及分摊义务同步终止。据悉,从2019年11月上线到关停,灯火互助运营尚未满1年。

网络互助最早开始于2011年,当时成立的抗癌公社(后更名为“康爱公社”)被认为是国内首家网络大病互助平台。随后,各种大病网络互助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据不完全统计,到2018年时,各类网络互助平台就多达200多家。

但网络互助平台真正引起市场注意,是从2018年10月蚂蚁金服推出“相互宝”开始。依靠支付宝原有平台,相互宝快速集结大量用户。随后滴滴、360金融、苏宁、美团、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入,推出各家的网络互助产品。

用“人多钱多”来形容网络互助平台并不为过。2019年11月,相互宝成立一周年发布的成绩单显示,“相互宝”加入人数已经超过1亿人,规模相当于两个韩国的人口数量,成为全球最大的互助社区。蚂蚁集团研究院发布的《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指出,到2025年,参与网络互助的人将达到4.5亿。

而早期一些网络互助平台采取预付费充值再分摊的模式,也带来非常可观的资金流水。以2014年成立的e互助为例,根据官微发布的信息,e互助6年累计有298万用户,筹集8.77亿互助金,目前保障资金池金额高达3600多万。即便是不用预付费的相互宝,按照最近一期公示的5.8亿元分摊总金额,平台收取8%的管理费,即有4600万的资金量。

会员下滑:网络互助热潮渐退

“说关就关了,也太突然了。”广州人王研(化名)是网络互助的重度用户,从2015年起就参加了多家网络互助平台。王研不仅为自己充值了互助会员,也为一大家子加入了互助计划。“以前是觉得很便宜,3元就能加入,每个月也才扣除几毛钱。”但近年来,王研翻看账单,渐渐感觉有些“不堪重负”。

“以相互宝为例,最初加入是免费,而且60岁以上老人也不受限制,比起其他平台来说是个很大的优势,我一下子给父母都加入了。”王研告诉记者,翻看账单他发现,过去这一年他在互助计划上的支出超过了1000元,其中仅父母两个人加起来每期扣除的费用就在50元左右,一个月两期就是100元。王研发现,“2019年底加入时,老人每期分摊是8.9元,到2020年底,这个数字翻了快3倍。”

另外,王研也是今年初父亲生病住院才发现,相互宝的申请互助病种不包括皮肤原位癌,同时老人在70岁后会自动退出互助计划。“也就是说我父亲参与分摊互助金快一年,刚度过等待期没多久,就被退出了。”王研说,因为以前分摊费用很少,他在参加互助前都不会仔细去读规则,“而且看了也没什么用,规则一直在变,我收到过好几次更改规则公示了。”王研表示,准备仔细清理一波互助会员,不再花冤枉钱。

相互宝最新一期显示老年分摊金额超过28元。

王研并非孤例。“任性”的网络互助,并非保险也非公益,更多是一种“群体公约”的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动辄对标保险的宣传标语,加上“宽进严出”的吃相,也导致会员开始出现下滑。媒体报道显示,2020年11月达到1.06亿人的最高峰后,相互宝参与分摊人数快速下滑,目前已连续四期环比负增长。2021年1月第1期,相互宝参与分摊人数为1.01亿人,较前一期减少118.89万人。而水滴互助更是自2019年起便逐步下行,目前分摊会员数不到1300万,而2019年最高点时分摊会员达到4300万人。

未来前景:监管趋严或有章可循

网络互助模式问世之初,就一直受到各方质疑。早在2016年11月,当时的保监会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互联网保险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指出目前各网络互助平台仍存在大量问题,包括网络互助计划严重误导消费者,承诺的赔付难以兑现,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等。同时,这些网络互助平台的风控措施不完善,容易诱发金融风险。

学界对此也相当谨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精算中心主任宋世斌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互助计划缺乏长效保障机制,难以避免如造假骗钱、逆向选择等风险,导致参加人员未来得不到保障。

在2020年9月,中国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在《保险业风险观察》上撰文称,最近一段时期野蛮生长的网络互助平台,本质上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但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地。“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文章还指出,网络互助平台监管缺乏制度依据,处于无主管、无监管、无标准、无规范的“四无”状态。建议“要把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尽快研究准入标准,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

业内人士认为,网络互助的野蛮生长时代即将结束,随着体量越来越大,行业亟需进入监管视野。

关键词: 网络互助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