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哺乳动物中能感染人类的至少10,000种病毒中,大多数仍只是在野生动物中循环。令人担忧的是,更多的这些病毒最终可能会飞跃到人类身上,并可能会引发类似COVID-19大流行的健康危机。
来自乔治敦大学的疾病生态学家和该研究的论文共同第一作者Gregory Albery在跟记者的通话中指出:“最终,这项工作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无可争议的证据,即未来几十年不仅会更热而且会得更多病。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许多物种可能需要迁移,因为它们习惯生活的气候正在改变。其他物种可能会发现曾经不适宜居住的地方正变得更加诱人。当它们旅行时,它们会带来病原体。从本质上讲,病毒现在有了更多的宿主,它们可以与之长途搭车。这使病毒能到达它们原先无法到达的地方和物种身上。
Albery说即使是现在,这个过程也可能一直在发生,但大多没有被观察到,并且在表面之下,我们需要开始寻找它。”
当一种病毒从一个物种传到另一个物种时,这被称为“溢出”事件。如果在动物和人类之间发生溢出就会出现人畜共患的疾病。导致COVID-19的病毒就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这意味着它可以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移动。有证据表明,这种新冠病毒起源于蝙蝠。但在到达人类之前,它可能至少跳到了一种其他动物身上。
这项新研究的论文作者们研究了在一个变暖的世界中3000多个哺乳动物物种的地理范围的潜在变化。另外,他们还考虑到了土地使用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如森林砍伐和城市发展。
研究显示,在全球变暖比工业化前水平高两度的未来,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可能会有超过30万次“首次相遇”。这些相遇中的大多数可能发生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这可能会导致15000次传播事件,其中至少有一种新型病毒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大部分预计的病毒共享涉及蝙蝠,它们在哺乳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们可以从一个大陆飞到另一个大陆。
研究人员没有估计病毒随后可能跳到人类身上的频率,而且并不是每一种从动物身上找到的病毒都会引发一场流行病。但Albery在新闻电话会议上指出,当一种病毒跳到一个新的物种时,它可以创造条件,从而帮助病毒进化成一种特别适合或非常适合跳到人类身上的病毒。
以浣熊为例,它们可以在森林、沼泽、郊区和城市中心茁壮发展。如果这些足智多谋的浣熊突然变得对一种新病毒敏感,那么它们可能更有能力将这种病毒带到人类居住的地方。并且由于该病毒已经从另一种动物跃迁到浣熊身上,那么该病毒已经证明它非常容易在物种之间跳跃。
这篇新论文表明,这些趋势已经在进行中,即使在未来气候变化的一些最佳情况下也会成为一个问题。我们人类正朝着超过两度门槛的方向前进。现在,世界已经升温超过一度。
COVID-19大流行是在这项研究完成后不久出现的,研究人员称这表明迫切需要为更多的溢出效应做准备。来自乔治敦大学的生物学家Colin Carlson--该研究的另一位第一作者指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一实时威胁。我们必须承认,气候变化将是疾病出现的最大上游驱动因素。而且我们必须建立为之做好准备的卫生系统。”
研究人员表示,这包括将对新病毒的监测跟对物种地理范围如何变化的观察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更大的运动的一部分,它采用了一个叫做One Health的概念,即承认动物、人和环境的健康都是相关的。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
- 研究:变暖的世界使病毒拥有更多在不同物种2022-04-29
- 揭秘太阳系“童年”中国学者提出太阳系演化2022-04-29
- 大脑的记忆过程在做数据压缩 不同图形也有2022-04-29
- 斯坦福大学科学家首次制作出难以捉摸的准粒2022-04-29
- 研究显示太阳能可能比核能更适合为火星定居2022-04-29
- NASA Crew-4机组已抵达ISS 宇航员们即将2022-04-29
- Moderna要求FDA批准为6岁以下儿童接种COVID2022-04-29
-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已完全校准 即将展2022-04-29
- 俄罗斯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 启动新的机器臂2022-04-29
- 牙齿化石揭示了古代“巨型海洋生物”的真相2022-04-29
- 如何观看2022年的第一场日食2022-04-29
- 科学家合成新的南瓜形原子核 打破质子发2022-04-29
- 变废为宝新路径: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人工2022-04-29
- 一颗火球以55000英里/小时的速度划过密西西2022-04-29
- NASA正在太空中制造能检测光线的人眼设备2022-04-29
- 一颗8个足球场大小的巨大小行星与地球“擦2022-04-29
- 国产奥密克戎疫苗怎么打?2022-04-29
- 科学家发现近一半的脑细胞具有新的电功能2022-04-29
- 研究:不加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引发海洋生2022-04-29
- 研究:狗狗的品种并不是了解它们行为的好方2022-04-29
- 每天睡几小时对大脑最好?复旦揭秘:睡太多2022-04-29
-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已经冷却到最终温度2022-04-29
- MIT研发新型海水淡化便携装置:无需过滤器2022-04-29
- 如何保护未来的火星宇航员免受辐射?答案:2022-04-29
- EHT天文学家将于5月12日公布银河系黑洞的“2022-04-29
- 金星会合木星天象将在本周末上演2022-04-29
- 大猛龙Maip macrothorax:已知最大的猛禽2022-04-29
- 我国成功发射四维01/02卫星2022-04-29
- 广岛大学开发成功新型量子点LED 用大米壳2022-04-29
- 科学家开发新型电子皮肤 使用微小的磁性毛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