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信息 > 正文
报道:韩国KSTAR聚变研究装置已实现30秒1亿℃条件维持
2022-09-08 22:44:12 来源:cnBeta.COM 编辑:

韩国超导托卡马克高级研究实验(图自:Korea Institute of Fusion Energy)

学界普遍推测,商用核聚变还要数十年才能走向现实。但在此期间,我们在理解和结果方面的渐进式进展也在不断涌现。

比如 2021 年进行的一项实验,就已经实现了能量输入与输出的自维持,现研究团队正在制定商业反应堆的概念设计。与此同时,法国大型 ITER 实验性聚变反应堆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


(相关资料图)

研究配图 1 - 托卡马克几何结构与 FIRE 模式的参数演变(来自:Nature)

据悉,对等离子体的控制,是聚变反应堆研究中的一个难点。若接触到器壁,等离子体就会迅速冷却、抑制反应、并对容纳它的腔室造成重大损害。

研究人员通常使用各种形式的磁场来控制等离子体,比如借助 ETB 边缘传输屏障。它能够在反应器壁附近形成压力急剧截止的等离子体,这种状态可阻止热量和等离子体的逸出。

其次是 ITB 内部传输屏障,该方案可在靠近等离子体中心的地方产生更高的压力 —— 但两者都难以避免不稳定的问题。

研究配图 2 - FIRE 模式与混合模式之间的比较

好消息是,Yong-Su Na 团队在韩国超导托卡马克高级研究(KSTAR)的实验装置上,成功运用了改进后的 ITB 技术。

通过实现低得多的等离子体密度,他们的方案似乎提高了等离子体的核心温度、并降低了边缘的温度,因而有望延长聚变反应堆的组件寿命。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 Dominic Power 表示,为增加反应堆的能量输出,你可以让等离子体变得极热、致密、或增加限制时间。

研究配图 3 - 快离子与电子密度之比

不过这支韩国研究团队发现,密度限制实际上比传统的操作模式要低一些,而这不一定是坏事 —— 因为它可以通过核心中更高的温度来补偿,这绝对是一项振奋人心的进展。

只是我们对物理学的理解能否扩展到更大的设备上,目前仍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所以像 ITER 之类的装置,其体型要比 KSTAR 要大得多。

Yong-Su Na 补充道,低密度是这项研究的一个关键。而等离子体核心的“快速”(或更高能的)离子 —— 即所谓的快速离子调节增强(FIRE)—— 则是维持反应器稳定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究配图 4 - FIRE 模式的旋动模拟结果

目前该团队尚未完全了解其中涉及的机制,且由于硬件的限制,反应会在 30 秒后停止。展望未来,KSTAR 有望达成更耀眼的成就。

现在 KSTAR 正在停机升级,通过将反应器壁上的碳成分换为钨,Yong-Su Na 表示此举将提升实验的可重复性。

扩展数据图 1 - KSTAR 装置的外内部视图

最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 Lee Margetts 表示:

聚变反应堆的物理特性正在逐渐深入人心,但在建造一座切实可行的聚变反应电厂之前,仍需克服一些技术障碍。

其中包括如何从中提取热量,并用它来产生电流的方法。显然到了这一步,研究的重点将更侧重于工程学、而不是物理学。

关键词: 科学探索 韩国KSTAR聚变研究装置已实现30秒1亿℃条件维持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