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传媒网>信息 > 正文
当人类将疾病传播给动物会发生什么?
2022-05-15 11:33:51 来源:新浪科技 编辑:

病原体的传播不是“单行道”,人类似乎已将新冠病毒引入野鹿、水貂、圈养大猩猩、宠物狗和猫等其他物种,这种从人类到动物的疾病传播转移通俗地称为“回溢现象”,这种感染可能会对野生物种和人类造成重大影响。

当科学家考虑到微生物在动物物种之间转移的问题,我们通常关注的是“溢出现象”——即病原体从动物转移到人类。但病原体的传播不是“单行道”,人类似乎已将新冠病毒引入野鹿、水貂、圈养大猩猩、宠物狗和猫等其他物种,这种从人类到动物的疾病传播转移通俗地称为“回溢现象”,这种感染可能会对野生物种和人类造成重大影响。

人类将什么疾病传播给动物?

病毒可能是“回溢现象”的最佳研究实例,例如:2009年H1N1病毒引起的猪流感事件中,猪和雪貂等不同物种被人类传染,当时H1N1病毒在农村集市(流感在物种之间传播的常见场所)上早期传播给猪,同时雪貂饲养者发现雪貂感染该病毒。城市野生动物也受到了影响,加拿大温哥华市城市公园内发现携带H1N1病毒的臭鼬。据悉,1918年流感大流行时期,人类可能将流感病毒传播给猪,那次流感爆发也是由于H1N1病毒传播所致,此后该病毒在全球猪群中不断进化发展。

细菌是否存在回溢现象?

由于种种原因,细菌回溢现象可能比病毒回溢现象更常见,细菌可以在更广泛物种范围内复制,因为它们通常不像病毒那样需要宿主细胞上的物种特异性受体,同时,细菌可能更擅长在各种动物粘膜、皮肤或者肠道上复制,这将促进物种之间出现回溢现象。

但由于细菌可能比病毒更容易植入宿主体,这意味着它们能在宿主体上更好地复制,但不一定会导致疾病——细菌传播事件也更容易被忽略。

之前多项研究证实结核分支杆菌(导致肺结核的细菌)已回溢到动物种群,古代时期就有大象患肺结核病的案例,这种细菌可能在大象和人类之间反复传播。

此外,还有二次回溢案例,麻风病可能最初是从人类传播到犰狳,之后人类通过猎杀食用犰狳再度感染麻风病。

回溢现象对人类健康产生怎样影响?

当传染性微生物在不同种群中不断复制时,它们的进化轨迹可能会因物种差异而不同,从而产生新变体,如果重新引入人体,人体免疫系统可能无法防御这些微生物变体。

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例,该细菌可导致多种疾病,例如:轻微皮肤感染、肺炎、耐药葡萄球菌感染等,金黄葡萄球菌的寄主体范围较广泛,包括:海豚、北美野山羊等哺乳动物,以及一些鸟类和鱼类,与犰狳一样,多项研究使用基因组测序重建物种从人类到动物再到人类的跳跃,但对于金黄葡萄球菌而言,有一个不幸的转折——该微生物一直在持续进化,并在动物体内获得抗生素耐药性,当疾病通过二次回溢再次传播给人类时,这种疾病就更难治疗。

同样地,人体大肠杆菌可能遵循类似的二次回溢循环传播,在宠物和主人之间双向传播。在一项欧洲宠物家庭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家庭饲养患有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和腹泻的宠物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体内存在一种叫做“O25:H4-ST131”的耐药菌株,该菌株也存在于人类患者。

此外,我们可能已发现新冠病毒的二次回溢现象,虽然许多科学家认为,2021年底出现的奥密克戎病毒变体可能源自一位慢性感染、免疫力较低的患者,但此前在啮齿动物适应的冠状病毒谱系中发现了几个奥密克戎病毒变体,有可能是源自啮齿动物,例如:城市环境中的老鼠,通过接触带有病毒的污水感染人类新冠病毒,使新冠病毒进化成奥密克戎变体,并在人类生活环境传播给人类。

对动物健康有影响吗?

回溢现象也会伤害生命力脆弱的野生动物种群,近期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一种假设——遭受病毒回溢的动物不是较好的传播者,而是一个可能造成大量死亡的“死角宿主”。对这些受影响的物种而言,病毒回溢现象对于这些种群可能是灾难性的,甚至可能使它们面临灭绝风险。

由于科学家早已开始监测非洲中部极度濒危的山地大猩猩,他们曾于2009年发现了人类偏肺病毒(HMPV)回溢现象,HMPV是一种呼吸道病原体,会导致人类出现流感状感染,研究人员在卢旺达野生动物保护公园的一群山地大猩猩身体上发现HMPV感染症状,最终在一只死亡山地大猩猩组织样本中检测到HMPV病毒。虽然尚不清楚这些山地大猩猩是如何被感染的,但是尸体中的HMPV毒株与南非感染患者的组织样本匹配,而且山地大猩猩感染该病毒死亡事件在公园中很常见。此外,2008年,科特迪瓦共和国死于呼吸道疾病感染的黑猩猩体内也发现了人类偏肺病毒(HMPV)和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

之后研究人员对非洲类人猿种群的病毒回溢现象进行了详细调查,他们发现外来病毒感染会对类人猿种群带来毁灭性影响。科学家建议附近游客与类人猿保持一定距离,并且佩戴口罩,接种疫苗确保对一些疾病免疫,然而我们不知道即使这样做是否能保护类人猿种群。

其他病原体也会导致回溢现象吗?

寄生虫和真菌也能从人体传播至动物,但由于这些病原体通常没有细菌和病毒那么致命,它们对人类构成的影响通常被忽略,因此记录在册的微生物回溢现象较少。

寄生虫回溢现象尤其难以追踪,寄生虫具有复杂的生命周期,从而降低了跨物种传播的可能性,而且许多寄生虫在生存环境中较稳定,所以人类是否是感染源并不清晰。但是基于间接证据,一些回溢现象表明,人类很可能将十二指肠鞭毛虫(一种导致腹泻和痉挛的胃肠道寄生虫)传播给乌干达西部的红疣猴,研究人员在居民村庄附近的红疣猴体内发现与人类患者体内相似的十二指肠鞭毛虫。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可导致人体出现多种症状,例如:阴道、尿道、皮肤和口腔感染,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人类病原体在野生动物体内非常罕见,但它们确实存在于野生动物体内,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传播方式可通过“人类生存副产品”污染环境形成,例如:尿布和剩饭,此外,研究人员在宠物体内也发现了人类拾的真菌株。

我们如何识别回溢现象?

发现回溢现象是一个金钱和运气的问题,通常只有在常规监测中发现,例如:当科学家密切观察新病原体或者引入病原体导致聚集感染艾滋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埃博拉病毒和其他病毒时,才会观察到病毒向人群溢出。我们很少在动物种群中寻找人类病原体,所以很容易忽略回溢现象。

当我们发现回溢现象时,通常发生在我们密切监控的动物身体上,例如:宠物、牲畜、圈养动物等,偶尔也会密切观察濒危物种,一般情况下,研究人员会选择与人类接触最频繁的动物,它们最有可能被人类携带的微生物感染。

此外,很难找到大量回溢现象的具体证据,人们经常会发现某动物身携带人类病原体,从而推断该病原体从人类传播至动物,但由于许多病原体在环境中保持稳定,两个物种在发生传播之前可能永远不会密切接触。而且即使病原体分子类型匹配,也不一定能确定病原体传播方向——从人类传播到动物或者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两个物种甚至可能是由某未知第三来源感染的。

如果我们希望将人类疾病传播降至最小化,就需要更好地了解与人类共享自然环境的生物体,虽然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关注人类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关注最终可能会证明,对于人类和那些共享地球的生物体都是同等重要的。

关键词: 科学探索 当人类将疾病传播给动物会发生什么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环球传媒网"或电头为"环球传媒网"的稿件,均为环球传媒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环球传媒网",并保留"环球传媒网"的电头。